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《易学评论》(四十一) (第8/11页)
书,而《易》为筮卜之事,传者不绝”里的《易》称。这个《易》称显然是指《周易》一书了(指今本《周易》)。 总之,这《汉书》里对《易》的称法上开始出现了混乱,如同这段文字里出现的《易》称,虽是《易》的称谓,但这些《易》称,却不是同一概念。但我们应该能够明确地是,自西汉中期,在《周易》文化发展史上,出现了新的变化。自《易经》称谓的出现,将宣告《周易》称谓的终结。因为《易经》一词涵盖了《周易》内容,这是因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结果,无论《周易》与《易传》都上升为“经”的地位,而合称为《易经》。所以《易经》不是指《周易》一书,故《易经》与《周易》,是个不同的文化概念,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。??? 到独尊儒术后,凡引用《周易》里的内容,也有引用属《易传》里的内容。但均用的称法是“《易》曰”。并且多是引用《易传·系辞》里的内容,均称"易曰"。 如“臣闻《易》曰:‘安不忘危,存不忘亡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’故贤圣之君,博观终始,穷极事情,而是非分明。” “《易》曰:‘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臧之中野,不封不树,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’。” “《易》曰:‘君不密,则失臣,臣不密,则失身,凡事不密,则害成’。” “《易》曰:‘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’。” “《易》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’。” 这些均是出自《易传·系辞》文里的句子,是刘向上疏朝廷的奏章里所引用时,皆用“《易》曰”来称。刘向(约前77—前6)西汉经学家。 如《白虎通义》里云: “故《易》曰:‘伏羲氏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