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哲学解读_《易学评论》(三十九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《易学评论》(三十九) (第13/13页)

系以洞察吉凶的卜筮之术)。而天人合一(天人感应)无疑成为帝制时期里人们迷信"术数"的动力之源。

    不过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的是,古代占卜算卦(包括后期的八字批命,阴阳风水等),均是前后封建时期"天学"(天命神学)下的产物,更受后封建时期里的"天人感应"影响下的巫术迷信思维里的产物,是种通神术,是古代巫术的分支。

    世界本不是"五行"所构成,水也不是金生的,土也生不了金,水有时也克不了火,反而还能生火。

    人类既不知道宇宙的起源,焉能知道今天是"木"日子,明天是"火”日呢?

    八卦纳甲算卦,所运用的干支五行阴阳生克也做功不到人事的头上,如何能知道人事的吉凶呢?

    纵览两汉"象数易学",象数易学主流里的占筮派产生的诸学说,不外是通过六十卦符号,而产生的卦气,阴阳爻位,互卦、变卦,爻辰,纳甲干支等等,走向的是占筮。而到后汉从象数易学诸说里,却产生了以象数去解释《周易》里的卦爻辞流派。这无疑是象数易学上的两派,即今本《周易》学术上产生出的占筮派与义理派。由那套卦符号而产生象数占筮派,又从象数之说产生对今本《周易》卦爻辞进行解释派。

    此两派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。京房集象数占筮之大成,变先秦八卦取象卜筮为八卦纳甲卜筮,而独霸卜筮(算卦)界至今夭。而以象数义理释今本《周易》卦爻辞,同样影响至今天,只不过汉后"易学"上以"象数"释《周易》是个孰轻孰重而已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们看,到了东汉后期终于从象数筮术派中走向象数义理,即以象数去注释今本《周易》。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