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971章 移风易俗,文网初起 (第2/5页)
比士林要重要,今日回去,还要温习知行之理。” “你可不要太过沉溺了,这科举毕竟不考知行,咱们学他,也只是想借此入得文网,从而交换平时得不到的知识,可不要本末倒置。” “或许,正是咱们存着这样的功利心思,无法静心为学,才不能如崔生一般,领会精髓,便就入不得文网。” ……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,随着文网与知行之道的相互促进,被越来越多的人得知,而文网的规则也广为流传。 用自己的记忆、学识,换取等量的文网知识,在消化之后,这些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后,便可以继续用作交换。 这并不是重复交换,同一个道理,在不同人看来,就会有不同的理解,每个人的背景、经历、传承都不相同,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有偏差,加上自己的理解,便会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,然后与文网相合,增加底蕴。 不过,想要进入文网,不能单纯靠着意识、学识就达成,需要配以对知行之道的了解,并由书籍、纸张作为媒介,在专心读或写的时候,才能透过书本入内,这点是邱言结合圣贤堂内进入士林的法门,但门槛降低许多,不需要特定的纸张。 另一方面,也是他为了抑制人道的偏差采取的措施,不然的话,世人靠着心中所学,就能凭空入网,不分时辰和地域,久而久之,会使得文网成为承载人道知识的载体,使得书本等物衰败,这不仅会令与印刷术有关的技术、学科无法发展,还会彻底扭曲东华人道。 毕竟,文网乃是邱言个人所建,根源和前世有关,算是半个外来之物,为前世人道的表象之一,若反而成了东华人道的核心,可以说就彻底改变了人道的进程,为一方人道覆盖另一方人道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