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0008 洪桐县里无好人 (第4/5页)
魏晋之际,世家大族子弟各事一方的现象并不出奇。比较出名的便是三国时诸葛氏一家分仕三国,各有成就。玩得最出神入化则是琅琊王氏,西晋末王衍从事东海王司马越,子侄各自分离在外,所谓狡兔三窟,果然王衍在北地被活埋也没有影响家族前途,王敦、王导兴起于江东。至于如今,王敦在外作乱,王导居于中枢,其余诸弟各据方镇,损失哪一个对家族来说都不是致命打击。 这就是家大业大子弟多的好处,分头下注,对冲风险,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。世风如此已成常态,难以禁绝。像吕布这种寒门出身,宗亲不多的则就没有这种优势,乱世求活有所变通,以致被贬斥为三姓家奴。但其实讲到节cao,那些名士辈出的世家也未必高洁到哪里去,反而更加龌龊。 这虞奋自得知自家宗族成为会稽郡内讨伐沈充的士族旗手后,神情变幻就极为复杂,惊惧、愧疚及悲愤兼有之,既担心沈充归咎于自己,又悲愤于家族做此决定前不提前知会自己,以至于他全无准备,不知该如何应对。 沈充目示虞奋,一直瞧得对方脸上冷汗直流、战战兢兢,才蓦地粲然一笑:“腾志是担心我没有气度,不能容你吗?” 虞奋字腾志,闻言后翻身下拜,惨然道:“明公虚怀若谷,气度非凡,当知奋长居此地,少与乡人往来。我只是愧疚不能提前洞察见机,以至于事到临头无所应对,没有计策可呈于明公。” “腾志勿须自疑,我和你共事多年,彼此算是知己。虞思奥不能容我,趁势而起,跟你又有什么关系。” 沈充笑吟吟说着,旋即视线绕堂一周,对众人说道:“诸君也请安坐,各安其职,我既然做出这个决断,便也有应对时局的把握。” “明公既然有了决断,我等甘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