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三十四章 扬州盐商 (第2/4页)
铁等军用物资,反倒导致朝廷无法如数支付食盐。 这就导致明廷一方面不得不部分放开对食盐的掌控,允许盐商凭借盐引向灶户购买上缴以后富裕出来的食盐,另一方面则实行“纲法”,将巨商纳入纲册,获得盐商获得世袭收买运销之权。 如此以来盐产地的话语权不由大增,许多盐产地便产生了大量的“囤户”。 所谓囤户,就是边商纳粮以后,到转运司、盐产地无法兑付,便只好低价将盐引转手给囤户。 以至于“总此一纸引耳,买者常逾于一两,卖者苦不得二钱,利归于囤户”。 也就是盐产地的内商勾结官府和灶户,不按时兑付盐引,导致山陕边商不得不低价出售到手的盐引,反倒让“囤户”获取了暴利。 于是,两淮之地便随着兴起了一大批以徽州府为代表的富商巨贾。 至此,盐业的主导权易手,东南盐商在两淮盐业中压倒了山陕盐商的主导地位。 而槐唐程氏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,逐渐在明末两淮盐商中占据一席之地。 而作为程氏宗族的一员,程贾祖上有行医者,亦有诗文传世者,却从无商贾之事。 到了程贾这一代,借助同宗盐商之助,才得以富甲一方,跨入盐商之列。 此人口口声声说要和“李兄交朋友”,却拜到张顺门前,其用意可想而知。 两人说两句客套话,那程贾便卖弄道:“程某家居歙县,乃新安槐唐江村派人氏,幸得同宗提拔,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