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一章 群贤毕至 (第3/4页)
诏一起受罚戍边。 只是幸好因为他年纪大了,象征性戍边了一段时间之后,便被放回了家乡。 而后者则刚巧任大同巡抚,幸运的躲过了一劫。 只是大同粮饷匮乏,他多次向朝廷申请拨付饷银,免除赋税,却得不到回应。 焦源溥自度后金再来,自己定不能免,干脆自我检举,辞职回乡。 而寇慎便是《五人墓碑记》所记载事件发生之时的苏州知府,依照他的资历也不是没有机会晋升一下督抚之职。 这些人个个名重乡里,叱咤一方,听起来比吕维祺所荐“河洛学士”都厉害多了。 但是身为河洛文坛领袖的吕维祺不但毫无嫉妒之心,更是大肆封官许愿,尽显宽宏大度。 你道为何? 原来这些人除了咸宁窦光仪、宗室朱谊巉二人以外,其余皆老迈不堪,正合为张顺治理陕西之事救急而已。 那焦源清年过七旬,而焦源溥、王徵、宋师襄皆年过六旬,寇慎五十九岁,王道纯年过五旬。 偌大个陕西年轻一代,竟然除了咸宁窦光仪、宗室朱谊巉以外,唯有年近四十的郝杰勉强可以一用,可谓是无人矣! 这倒不是秦地天生不如人,而是自天启以来天灾人祸不断,流寇四起,对本就文风不盛的陕西来说,更是雪上加霜。 甚至几乎相当于后世陕甘宁三地的陕西布政使司来说,整个文坛全力推举出来的领袖祝万龄,居然还要低河洛文坛领袖吕维祺半头,何其悲哉! 那祝万龄自然知道自己作为晚辈,无论是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