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83节 (第7/7页)
。 如果一两年后, 晋王仍旧没有对自己失去兴趣,玄奘就想搏一搏。 玄奘自学佛后就有去佛兴之地的愿望。独自一人上路实在是太危险, 还能被官府逮捕。如果能得到权贵支持, 他的西行之路会顺利许多。 而且要宣扬他心中的佛法,也需要权贵支持。 除此之外,玄奘还有一个与利益无关的念头。 “唯识宗”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。 “唯识宗”脱胎于瑜伽学派。虽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识宗,但中原后来兴起的唯识宗,是玄奘博众家之长后自己总结出的道路, 所以后世都尊称玄奘为唯识宗创始人。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义都是人人心中有佛,人人都能成佛。 比如对后世影响的禅宗认为任何行为都蕴含着禅意, 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,寻常耕作也是修行;在老百姓中传播最广的,修行人数最多的净土宗特别接地气, 只需要虔诚吟诵“阿弥陀佛”, 死后就可以前往极乐世界。 现在虽还没有禅宗和净土宗, 佛教对外传教大致论点也差不多。玄奘认为这样不正常。 成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, 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达到?你读书打仗做官容易吗?难道成佛比做官还简单? 于是玄奘创造的“唯识宗”,把生灵分为五种天赋不同的类别,每个类别能达到的高度不同,觉得这样很符合实际情况。 除了强调有大悟性,玄奘也强调有大毅力。 念“阿弥陀佛”就能成佛?成佛岂能这样随便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