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_709【失土还臣服】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709【失土还臣服】 (第2/5页)

   瀛涯胜览成书于景泰二年,民间几乎找不到了,大同朝廷还是搬来大明北京的藏书才发现。

    此书作者名叫马欢,绍兴人,回族,精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,是郑和身边的翻译官。他在瀛涯胜览一书中,整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,沿途所经二十多国的情况,内容包括航路、海潮、地理、国王、政治、风土、人文、语言、气候、货币、野生动物等等。

    邝鸿此番担任使节,认真读了瀛涯胜览。

    他飞快的翻找一阵,终于找到相关内容:(旧港宣慰司)东接爪哇国,西接满剌加国界,南距大山,北临大海。其地人烟稠密,田土沃美。气候暖,春夏常雨。土沃宜稼。语云:一年种谷,三年生金。言收获盛而贸金多也。

    “一年种谷,三年生金,真是好地方啊,”邝鸿感慨道,“不料二百余年过去,汝等还在旧港蕃息,我还以为那里早没汉人了。”

    施存文说道:“有汉人,而且很多,能说汉话,至少一二十万!那里土壤肥沃,粮食收获极多,遍地都被开垦为良田,皆我汉人三百年垦殖之功。又扼海路咽喉,曾为三宝太监的补给地。”

    “三宝太监的补给地?”邝鸿眼睛一亮。

    施存文指着航海图说:“三宝太监的船队,过了交趾之后,若是顺风顺水,五日便可达旧港。在旧港往西,可经马六甲,前往西方诸国。在旧港往东,可经爪哇岛,从吕宋返回福建!”

    邝鸿和洪旭对视一眼,都看到彼此脸上的惊喜。

    有了旧港(巨港),还要什么淡马锡(新加坡)?

    毕竟此时的新加坡鸟不拉屎,岛上只有一些土著,粮食也种不出来多少。而且,占据马六甲之后,新加坡的地理优势也重复了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