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5黄淮水患】 (第4/5页)
就是说,整个黄河治理计划,预计工程期限为十五年。实在不行,延期到二十年。 这是赵瀚起事以来,规模最大的政府工程。 等事情做完,估计张国维都快死了,或者是干到一半就死了。 赵瀚对张国维说:“张爱卿,你这下半辈子,都得耗在治理黄河上面。” 张国维起身走到大堂中央,跪地叩首道:“若能把黄河治理完善,臣便是死在河堤上也值了!” 赵瀚没有让他站起,也不训斥他动辄下跪,而是说道:“治河期间,赐尚方宝剑,所到之处如朕亲临,地方官员必须全力配合。” “谢陛下!”张国维更有信心了。 这是赵瀚第一次赐下尚方宝剑,主要是害怕地方官不听话,因为必然扰乱当地的民生经济。 赵瀚又说:“张爱卿,你依旧是工部右侍郎,挂河道总督衔,秩比尚书。哪天把黄河治好,就哪天直入内阁。说句不中听的,就算死在河堤上,朕也会追封你为阁臣!” “谢陛下恩典!”张国维激动道。 各部大臣闻言,对张国维又是羡慕,又是感到钦佩和惋惜。因为这人不用干别的事情了,余生就等着劳碌奔波吧,而且极有可能死在任上。 赵瀚说道:“起来,今后别跪。” “遵旨!”张国维笑着站起。 赵瀚告诫:“治理黄河期间,多多培养治河能臣。” 啥意思? 多培养几个能做事的,就算张国维中途死了,也能立即挑选官员补上。 不治不行,迟早出事,而且影响水运交通。 几十年前,淮河水深6—13米,而今只有3—8米。历史上,至康熙十五年,淮河水深仅剩1—3米,别说大型商船,渔船都有可能搁浅。 康熙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