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62 (第4/4页)
社是关中通往陕北、甘肃、宁夏的重要通道,自古这里就是一个兵家要塞,这从今天仍然遗留的“堡子”、“北堡”、“南堡”、“老堡子”等地名可以推测出来。由于地处三省通道,自然这里就会形成为一个集贸商业区,至今这里遗留有旧时的商业街遗迹,不过没人指点,是绝对辨认不出了。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是通往“照金”、“马栏”、“延安”的要道,红军和八路军都曾在此设立过交通站。 1932年我党领导的甘肃“两当兵变”失败后,□□在转赴渭北开展革命工作时,就曾在柏社村居住过,其窑洞已修缮一新。又因它拥有的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,展示出一种独特的生土建筑和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,从而享有“天下地窑第一村”和“生土建筑博物馆”之美誉,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2014年中央电视台节目在此地录制过介绍地坑窑的片子。 你能想象到是怎样一个地方?上山不见山,入村不见村,平地起炊烟,忽闻鸡犬声。 ----这就是是地坑式的窑洞,人称地窑村。 这种窑洞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,在土坑四壁掏出窑洞,形成一个四合院。地坑窑和普通农家院没区别,但是人家在平地它在地下,只能看见地院树梢,不见房屋。一个地坑就是一个院落,一个山林幽静的民居,一个田园式的自然景观,一户淳朴的人家。地坑窑院这种生土建筑形态已经有近四千年的历史,汉、唐、宋及以后的文献,都有记载,堪称人类xue居文明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 君豪爸爸看完之后,立刻回复月牙儿:“很好,很好,这样的资料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